2021年6月1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迎來了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清華大學為她辦理了學生證和郵箱。華同學智商和情商雙高,可以作詩、作畫、創作劇本殺,還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
?
圖:清華大學的虛擬人學生
虛擬人的市場正在被看見和挖掘,除了虛擬學生,虛擬偶像產業尤為受到關注,過去的2020年被稱為是虛擬偶像大眾化的元年,虛擬偶像已勢不可擋地遍布了電商、音樂、商業代言、綜藝節目等各個平臺,激發了廣泛消費需求和市場,吸引了各家資本入場。[1]
大廠不斷加碼虛擬偶像,騰訊依托熱門IP孵化虛擬偶像,意欲打造虛擬演出平臺,嗶哩嗶哩也對虛擬偶像全產業鏈進行了布局,阿里巴巴更是扶植虛擬主播助力內容電商。
有鑒于虛擬偶像的創造空間大、延展能力強、無風險流量屬性等價值,品牌方們開始啟用虛擬偶像作為代言人。
一、虛擬偶像及虛擬偶像代言
虛擬偶像,是由電腦圖形化、AI、運動捕捉等技術制作,擁有完美形象、鮮明人設的數字化產品。它們大多是類似于真人明星的俊男靚女,唱歌、跳舞、直播都有模有樣,別具魅力。[2]
受到技術迭代的影響,虛擬偶像的樣態經過了幾次演進,最初的虛擬偶像大多是以語音合成軟件支撐的“紙片人”,后來演變為可動的3D形象,再后來的虛擬偶像可以實時進行唱跳表演,主要利用CGI仿真技術合成,有著和真人相近的質感,與觀看者的互動也朝著更真實的擬人式交互轉變,有望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

圖:現代CGI仿真技術合成的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代言則是廣告主基于市場環境分析、同類產品分析及目標消費者心理分析等方面結果,根據品牌個性與商品特性創造或使用已有虛擬偶像代言人來實現對品牌或產品的代言。
二、虛擬偶像代言的產業生態
1.虛擬偶像的創造者——?技術提供商

圖:虛擬偶像行業生態
技術提供商是虛擬偶像“肉身”的創作者,主要負責實現三維虛擬形象智能制作、AI表演動畫捕捉、AI表演映射、后期制作等技術。
但創造虛擬偶像的過程,并不只靠依賴于技術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對虛擬成像人物的外在形象定位與審美把關,這需要有對當下消費心理的把控和相當的審美與設計水平。
除了“肉身”的塑造之外,技術提供商也為虛擬偶像的活動場所提供技術支持,包括虛擬直播帶貨工具的創造、虛擬演出場所的設計等等。
例如,創夢易就是由中科深智創造出的為虛擬偶像進行直播的虛擬直播帶貨工具,內置超過100個針對不同帶貨場景設計的2D和3D場景資產,支持一秒切換背景。

?圖:創夢易虛擬直播帶貨案例
此外也有諸如Lategra等專門服務于虛擬偶像線下/線上虛擬演出的技術服務商。
2.虛擬偶像的“培養者”——IP運營商
技術提供商制作出虛擬偶像只是第一步,后續如何賦予其人格和人性化的特征,并進行持續營銷成為有價值的IP資產才是重點。
對于IP運營商而言,在進行IP運營時,運營商需要給予虛擬人物鮮明的人設和真實的“生活狀態”,以給受眾以更真實地體驗,比較常見的內容產出方式主要有自媒體賬號的運營、虛擬節目演出、直播互動等等形式。
3.虛擬偶像代言人的使用者——品牌商
品牌商可以選擇使用已經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也可以自創虛擬偶像作為品牌代言人。基于虛擬人物的強可塑造性,自創虛擬形象可以達到與品牌更好的契合效果,虛擬偶像起到的不僅是代言的作用,更與品牌資產相互綁定,為后續的IP資產積累提供基礎。
而使用已經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則是利用現有的虛擬偶像品牌資產進行背書。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原創虛擬偶像中,由魔琺科技與次世文化打造出來的虛擬網紅KOL“翎Ling”?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視頻:虛擬偶像翎
翎的創造者與培養者在一開始瞄準國潮復興賽道,明確定位其為國風類KOL,在外觀設計上,從知名中國演員的形象中提取視覺元素,聲音采集自京劇梅派第三代傳人。
其相關運營人員表示,要不斷賦予翎時尚屬性,提升與各大時尚品牌的契合度,并在后續規劃持續打造具有東方美感的時尚女性形象。

圖:翎的合作品牌
憑借其兼具國風氣質和時尚潮流感的外在,翎成功登上時尚雜志《VOGUE》封面,并與奈雪的茶進行跨界營銷,還擔任特斯拉的“特約體驗官”,成為眾多品牌青睞的代言對象。[3]
?
?
三、虛擬偶像代言的價值
1.創造空間大,具備資產增值效應
在品牌方自主創造虛擬偶像的情況下,品牌方可以自主掌控虛擬代言人的外型、個性、發展方向等,并根據品牌的發展戰略和傳播需要進行相關調整,塑造更貼近品牌的虛擬形象,獨特的設計更能讓專屬虛擬代言人在眾多明星代言人中脫穎而出。
而且同真人代言相比,虛擬代言形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銷售終端場以不同造型出現,更好地承擔“代言人”的角色。
除了滿足自有品牌的營銷活動的需要之外,虛擬偶像由于輕資產的內容產品特點,具有知識產權屬性,可以作為商品被買賣,品牌可以將虛擬代言人作為IP進行運營、售賣等,實現資產增值。
2.無風險流量帶來商業安全感
在真人明星“人設崩塌”的事件頻出的今天,品牌受制于明星形象,在選擇代言人時具有較高的風險。而虛擬代言人形象穩定,代言行為是品牌可控的,具有著真人明星所不具備的“完美人設”,不會輕易因目標消費群體對其言論或行為的爭議而對所代言的品牌產生負面沖擊。
3.品牌年輕化的新呈現,為品牌文化注入新內涵
在營銷技術不斷更迭、營銷方法層出不窮的今天,作為一種新興的品牌代言的呈現形式,啟用虛擬偶像代言可以助力品牌顯得更加年輕化,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ACGN領域群體的關注,成為獲取二次元群體心智的新營銷方式。
此外,作為一種先鋒文化,虛擬偶像體現了年輕消費者追求精神共鳴和獨特的自我表達的愿望,以虛擬偶像作為年輕消費者與品牌的溝通媒介,是品牌提升消費者認同感、展示品牌未來視野、打入青年亞文化群體內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品牌先鋒文化的體現。[4]
四、虛擬偶像代言的難點
1.目標市場小眾,品牌觸達轉化人群有限
虛擬偶像關注人數有限,目標市場較為小眾,而且以CGI為主要技術合成的虛擬偶像其往往有著鮮明的“二次元”的特點,這樣對非二次元群體而言,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門檻和障礙,從而使品牌真正觸達轉化的人群有限。
2.互動效果有限,傳遞信息受制
虛擬偶像目前無法做到真人偶像所具有的真實全面的互動性,尤其表現在直播互動上,虛擬偶像存在著表達上的不流暢和生硬,會讓直播帶貨顯得稍顯平淡且缺乏感染力。
以洛天依在2020年的淘寶直播中的表現為例,洛天依及她的小伙伴在與真人主持和明星董又霖互動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出現網絡卡頓一般的停頓,兩者之間無法通過肢體和表情實時溝通,遠遠不如李佳琦式的“oh my god!買它買它”和薇婭的“不玩虛的”生動和有感染力。

圖:洛天依參與淘寶直播
3.技術門檻高,培養周期長,運營成本高
成本高和極高的技術門檻,也是虛擬偶像代言發展的掣肘。洛天依的團隊曾公開透露,一場直播需要30人的團隊和幾十臺設備的支持,投入至少要百萬元。[5]
此外,商業變現難、不真實性、知識產權維護、后續打造等問題,都是虛擬形象代言人發展路上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4.市場不成熟,性價比高低難以判斷
雖然虛擬偶像產業有著資本青睞、粉絲追捧等發展利好,但整體上虛擬偶像產業市場尚未成熟,因此除了前期高額的費用、技術門檻之外,能夠找到或創建合適品牌所需的虛擬偶像代言人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且巨額花費之下,行業內并沒有對利用虛擬偶像進行品牌代言性價比高低的規范判斷。